行业资讯 分类
高龄林木的有序更替为探索建筑降碳新路径提供可能MG体育发布日期:2023-07-11 浏览次数:

  MG体育北京市两轮平原造林后,未来新增宜林面积有限,提升森林碳汇的重点转向新老树龄林木更新、优选补种树种等精细化运营管理。高龄林木的有序更替为北京市开展木建筑试点,探索建筑减碳、降碳新路径提供了可能。

  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造林绿化苗木结构,推广适合本市的高碳汇量树种。强化森林健康经营,进一步增加森林碳汇”。要在坚持林业的基础产业和公益属性不变情况下,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加快传统林业向碳汇林业全面转型,让“青山”变“金山”,最大化实现森林的生态价值,产出更多碳汇。

  目前,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第一轮平原造林树龄已10年以上,新一轮平原造林已几近完成。据中国林科院2017年第9次清查结果,北京市宜林地面积已不足2万公顷,宜林地面积已十分有限。随着林木生长趋缓和新增可用地枯竭,碳汇新增乏力,需未雨绸缪。

  在北京市第二轮平原造林完成之际,可有序启动对首轮平原造林林区森林的经营管理,适时启动新老更替,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森林碳密度,保持在森林覆盖率不变情况下,实现既有森林碳汇能力的新跃升。

  有研究表明,调整林木结构、合理选择树种,可显著影响碳汇价值,是碳汇林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北京市自2012年开始平原造林,至今已10年。由于考虑速生MG体育、绿化、成活等因素,种植树种多为槐、桉、桦、杨、桐等树种。这些树种易成活、生长快,为北京市平原绿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若论固碳,也就是碳储存能力,上述树种相对于杉、松MG体育、柞等树种,碳密度不高,储碳、固碳能力不突出。

  建议针对建成林经营管理中,既要考虑速生易活、也要合理调整结构,增加高碳汇树种比例,间种或集中种植一批杉树、落叶松等固碳储碳量大、同时较宜作为木结构建筑用材的树种。

  木结构建筑分布广泛、民众接纳程度高,在住宅结构形式中居于主流。在低层公共建筑中,重型木结构建筑也占到一半左右。相比传统木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材料MG体育、结构形式、防火、重复利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综合性能优异。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析表明,通过使用木材等可再生建材替代水泥,20年后全球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可比预估值减少30%以上。木材仅有少量运输和加工能耗,排放相比水泥基本可忽略。在我国广大农村、城镇推广使用绿色、可再生的木质建材替代水泥建筑,减排效果不容小觑。青岛理工大学实验数据表明,将农宅屋顶从混凝土屋顶改为木结构屋顶,木屋顶减排高达65%。专家论证认为,木结构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即使部分替代水泥建筑,也能起到很好效果。

  除了直接替换减碳,木质建材自身更是固碳高手。1立方米木材代替同体积水泥结构,不仅直接减少1.1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可将0.9吨二氧化碳长期封存在被使用的木材里,二者合计MG体育,1立方米木材可减碳2吨。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提出“对新建或改建建筑,木结构是最好的建筑固碳形式,适当采伐、更新老树、提供建材,发展木结构是现在该考虑的重要的事情了”。在低层、多层建筑领域广泛推广轻钢木结构、重型木结构建筑,不失为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碳减排、碳封存方法。

  随着北京市碳汇林业发展,未来20-30年,将有越来越多的高龄树木被有序更替下来,为北京市批量建造木结构建筑创造了条件。建议结合森林碳汇转型,启动木建筑降碳研究,并尽快推进木结构建筑试点示范。北京市统计年鉴(2019)显示,全市3900个建制村农户居民建筑约1.8亿平方米,乡村公共建筑0.29亿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亿平方米。若30年内全部改建为木结构,仅建设期减碳量即达8440万吨,抵消2019年全市建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余。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议率先启动农宅木建筑研究和试点示范MG体育,宣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决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国际对话。

  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木结构建筑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恢弘壮丽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老一辈人对老家木屋的回忆,既是浓浓乡村文化,也是一种乡愁。将拥有悠久传承的木结构建筑融合现代技术,融入村镇升级更新中,可以打造美丽宜居与低碳绿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民居。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