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木结构建筑勾勒着城市再生长的机会发布日期:2023-05-03 浏览次数:

  MG体育曾经,石头堆砌的建筑,赋予了欧洲城市在刚毅的线条和分明的棱角间回旋流转的美;而木材搭建的建筑,则用保留着自然气息的木柱,支撑起中国城市的人间烟火,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生命韵律。虽然时过境迁,钢筋混凝土取代了石头、木材,成为了绘就全球城市的主要“画笔”,但近些年,木材又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可能,尤其是在欧美城市。比如,在备受各界瞩目的多伦多滨水区未来智慧城市里,就出现了一片囊括着10栋高层重型木结构建筑的社区——Quayside木质社区。一些北美建筑师、政府官员、木材倡导者甚至将它视为一种契机,推动传统建筑标准的改革和公众认知的转变,赋予城市新的机会。虽然,木结构建筑曾经深受欠缺稳固性、耐火性等问题的困扰,但随着新技术的融入、结构设计和辅助材料的不断更新,这些困扰都已不再是什么难题。以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的重型木结构建筑为例,它使用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木质材料,而是通过木材加工技术的创新,利用胶合,加压,机械加固等工程技术转化而成的更加复杂稳定的现代工程木材料。在此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复杂金属连接件和精密的数控加工技术,形成板柱或梁柱结构,进而塑造出更高强度和更稳定的性能。结合木结构建筑本身更加轻的自重,重型木结构建筑在抗震、抗压方面,甚至比钢筋和混凝土建筑更胜一筹。而在耐火性能方面,一些木结构建筑通过引入石膏板等耐火材料,有效提高了建筑的防火性与耐火性,同时借助结构体系的调整,塑造可控制燃烧的密闭空间,控制火灾向其他区域蔓延。除此之外,木结构建筑在保温性、隔音、防腐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也不断进步。这意味着,我们的城市能够更加纯粹地享受木结构建筑带来的益处。“我们可以在森林中种植木结构建筑的结构核心,但无法种植钢筋和混凝土”。木结构建筑原材料的可再生性,辅以先进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建设成本,降低房价,缓解公众住房压力,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满意度与信任度。这一点在城市遭受意想不到的危机时极为受用。比如,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会让诸多居民失去工作,无法承担房租等生活压力,进而降低对城市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而美国深谙公众对城市的信任与满意是日后社会经济复苏的基石,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可负担住房计划”,其中引入更多木结构建筑,缓解居民住房负担,便是创新方向之一。除此之外,木结构建筑还具有显著的气候效益。正如Quayside项目负责人Karim Khalifa所说,木结构建筑对于城市而言,并不仅仅是“建筑”,它们就像是大型的CO2保险柜,有效隔离大气中的碳,减轻甚或逆转气候变化。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特性对于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要。安邦智库(ANBOUND)城市研究团队在此前的研究中就提到过,长久以来,中国城市沉溺于对规模与速度的追求,缺少对于大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善意,更多的是肆意的掠夺与破坏。为了自身需求,许多城市像病毒一样不断复制错误的模式,破坏了大自然的免疫系统——生态平衡,让城市与自然界之间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关系。或许,城市可以选择忽视这种病态的关系,但是自然界不会。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次陶醉于对自然界得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包括此次新冠疫情在内的大流行病便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当我们忙于寻找疫情之后如何复兴城市的方法时,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修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然,一切的繁荣也不过是海市蜃楼。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引入木结构建筑等绿色可持续建筑就是值得考虑的方向。当然,对于已经适应旧有规模和发展模式的城市来说,想要真正实现这样的想法并不容易。这背后牵动着各项政策标准变革、产业链调整、以及公众认知转变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其中,如何转变公众认知是最核心的问题。从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等欧美城市的建设经验来看,政府或许需要为此“买单”——在初始阶段,拿出一定的经济奖励,借助设计竞赛等形式,吸引建筑师和开发商使用木结构材料,打造示范项目。这样一来,既可以为还在“观望”的更多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参考,也可以让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地调整和熟悉新的审批流程。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论坛,增进政府、机构、专业人士等多方主体间的探讨与交流,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减少潜在风险。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