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和日本古代的木构建筑具体差别是什么?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

  MG体育鉴于白玉京答主把我指出其错误的评论删除了,我这里就专门写个答案指出本问题下最高赞答主白玉京答案的几个错误之处(不配图了,没时间和精力):

  1.白玉京答主用于和佛光寺东大殿比较的日本建筑不是日本东大寺,而是日本药师寺现代复原的新大殿之一——药师寺讲堂。

  2.白玉京答主将五代的正定文庙大殿、辽代的独乐寺、北宋的摩尼殿、辽代的佛宫寺释迦塔和日本具有中国南朝风格的法隆寺金堂、五重塔进行对比,并说这几座建筑的形制和细节和日本现存建筑基本一致,这本就槽多无口:

  单说五代北宋辽代时期木构建筑就与南北朝时期木构建筑差异巨大,正定文庙大殿、独乐寺、摩尼殿、释迦塔本就和日本法隆寺金堂、五重塔在形制和细节上差异很大,比如日本法隆寺金堂、五重塔有人字拱、云形拱,这在中国木构建筑上早已绝迹,五代宋辽时期的建筑上根本没有这几种斗拱,何谈形制和细节基本一致?辽代独乐寺观音阁、佛宫寺释迦塔本就是可登临楼阁,日本法隆寺五重塔是不可登临的,何谈形制和细节基本一致?北宋隆兴寺摩尼殿和辽代佛宫寺释迦塔都有斜拱,日本并无斜拱,又何谈形制和细节基本一致?其它方面的形制和细节区别还有很多很多,不再尽述。

  3.此答主说元代建筑数量较少这没问题,但这是相对于明清建筑而言的,绝不仅仅是什么各州郡零散殿堂几处,而是元代木构建筑现存还有好几百座,其中还有东亚现存年代最早的几座元代民居,比如山西姬氏民居,日韩是没有年代能达到元代时期的民居遗留的。

  4.中国古建筑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元代是在向明清过渡,但其实宋代就在向明清过渡了,明清很多建筑元素都能在南宋、金找到原型、找到源头。

  其二宋代古建筑本身就不是一种风格,宋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宋代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日本古建筑尤其是学习南宋风格的禅宗样,本身只是宋代的一种风格的演化,这种风格接近于南宋江浙地区禅寺的建筑风格。宋金建筑继续演变就是元明清,他们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

  6.此答主说东大寺的建筑是从唐朝传承至今,说东大寺是唐宋风格,这……问题就是唐朝风格和宋朝风格本来就不一样呀,东大寺最主要的南大门和大佛殿原版是唐风,但现在的南大门是南宋时期请中国福建籍工匠重修的,是另一个中国影响日本的建筑风格——大佛样(也即南宋福建风格),而东大寺大佛殿更不用说了,那是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重修的,风格那就更晚了,其还是有大佛样风格特点的,所以东大寺这俩主要建筑应该说是南宋福建地方风格的演变比较合适。

  7.此答主说中国古建筑重建肯定直接用钢筋混凝土,这……中国古建筑重建用木头的一堆好吧?事实上中日重建古建筑,都有用木头或钢筋混凝土的情况,日本那些重建的天守阁,一堆用钢筋混凝土的,里头也有电梯,日本重建的四天王寺也是钢筋混凝土。中国古建筑重建最大的问题不是材质,反而是中国有些仿唐建筑太日本化的问题,这个说开就太多了,不说了。

  8.中日古建筑差别还是不小的,毕竟大家都在演化,在保存唐风宋风方面,也只不过是有些日本保存了而中国没保存,有些中国保存了而日本没保存,有些是日本后世演化出来的特有的特征,有些是中国演化出来的特有的特征,这些情况再正常不过了。

  客观看待建筑的演化,不要过分贬日抬中或贬中抬日就好,明清建筑的很多锅可是在宋身上,多了解客观看待就好。推荐大家去古建筑吧看看中日古建筑的区别,或者多看一些古建筑的书。

  基本上中日建筑的理念不同、细节不同。仅仅是爱好者不够专业也就不献丑一条一条写了,直接扔本书。

  然后放两条相关澄清贴,可以看到从建筑的基本类型,到细节都有很多不同。日本古建除了有一阶段古建基本完全照搬我国唐朝建筑以外,其余时候要么是随着东南亚迁移的人群而采取相应设计,要么是随着翻新逐渐只留中华唐朝建筑的大体外表,而内外部构件细节有很大差异。“唐破风”让人一眼就看到是日式的,还有像“夜莺地板”这种需要房屋架高,然后外面有回廊的结构就是日式的“干栏式”房屋,中国很少看到类似的。屋顶类型也是,日式和中式有很大区别。

  从相关话题的回答下可以看到,其中有些优秀回答的答主都是相关的专业人士,有兴趣可以去关注一下。

  日本的建筑在古时候受中国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在电视上看到日本的一些古代的宫殿,寺院的时候还是可以一眼就区分出这不是中国的建筑,比如日本那个世界最大的木构建筑东大寺。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木构建筑,风格也基本相同,但是到底是什么使它们看起来又不那么一样呢?

  一眼能把中国古建筑体系中的日本古建筑和其他中国古建筑区分出来这是正常的。

  汉代的中国古建筑不存于世,在古墓中的建筑模型大概能复原汉代的建筑风格,庄重古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开启了向当时先进的中国的学习。

  咱不是古建筑保护领域的专业认识,就看图片,日本建筑不就是照着咱两宋建筑基本一样整的么。

  简单的说,以我本人的理解,比较容易被区分的日本古建筑风格其实就是唐偏向宋风格的中国古建筑。

  其中,元代建筑相对较少的,按照《中国建筑史》里梁思成先生的原话:“仅各州郡零散殿堂数处。”

  雍正十二年,清工部编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是现存的继宋徽宗崇宁二年《营造法式》又一部建筑学专书。

  除了宏大的历史沿革,其实中日两国的地理气候和对待建筑的观念也让中日古建筑出现差异。

  那么,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日本建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古建筑则缺失风格特征呢。

  我们可以很清晰很直接的判断,哪个中国古建筑是汉代古建筑,哪个中国古建筑是宋代古建筑,哪个古建筑是明代古建筑。

  还记得文章开头就提到的,把日本古建筑归为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么。

  在那个战火马上就燃遍华夏的危急时刻,中国的建筑学鼻祖,梁思成先生,扛起了在建筑领域对抗日本建筑的战役。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1935·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

  《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1935.12·营造学社特刊

  这些梁思成先生在战火硝烟中发表的文章、著作,真实有力的为中国古建筑正名。

  他试图将中国古建筑以明清故宫为原点,将中国古建筑的手法完全归类到他的“东洋建筑观”里。>

  殊不知,这种忽略中国古建筑每个现存的古建筑都各具特点,完全无法归纳的博大精深,又掉入了当年日本建筑史“东洋建筑”的诡计里。

  这个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的“诡计”起始点,就是希望咱们去分别中国古建筑和日本古建筑的细节区别。

  你前面以为自己说到了中国古建筑独具特色,日本古建筑虽然传承了盛唐,但是发展的别别扭扭,完全和中国不一样,不如我们。

  那你们民国古建筑还有么,我们明治时代,直接甲午海战,昭和时代,直接侵华灭了你们了。

  你说的对啊,不仅平行,而且都是我们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东洋建筑”的组成部分。

  我们中国古建筑的手法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我不跟你一个一个斗拱、一个个细节的掰扯。

  我不说中国古建筑和日本古建筑有啥区别,但是日本古建筑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引用和对照唐宋。

  我们也很大度,学术界也开明,伊东忠太的《东洋建筑之研究》也是全世界建筑史研究学者的必备参考书。

  在梁思成先生的书里,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一个展现,中国古建筑的形制、细节、技法都是从出不穷的,是百花争鸣的,是深不可测的,是无法穷举的。

  “1925年,梁启超给正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寄去一套《营造法式》。梁思成收到父亲寄来的书很在意,试图去破译这本书的秘密,这本书确定了梁思成立志从事古代建筑研究的治学方向。”

  只要翻找历史线索,就可以发现。伊东忠太于1893年(明治26年)发表“法隆寺建筑论”开始对日本建筑史的研究,1902年(明治35年) 因为研究建筑学,开始3年间游历中国、印度、土耳其。

  也就是说,在中国近代建筑学之父梁思成先生决定学习建筑学的时候,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泰早已展开关于古建筑的研究30年了。至于对中国建筑风格的考证,即便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里,也有对于日本建筑的引述。

  至于浮躁的今人,是否有建造复古的唐朝、宋朝建筑,就直接从日本现存的寺庙建筑反向拷贝的呢,这很难说。

  “公元578年,日本敏达天皇6年,圣德太子为庆祝灭掉6 纪时期的废佛派官员物部守屋,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及信众,从韩国百济招请匠人柳重光,兴建四天王寺。该寺被视为飞鸟时代的代表建筑,期间经历七次破坏,屡被修补,一直保存至今。金刚组在往后历史中亦以建造佛寺为主,公元607年,金刚家族建造法隆寺,达到日本木造建筑的高峰。法隆寺与四天王寺是代表日本建筑的两大历史遗产,它们的构筑施工方法至今还脉脉相传地存活于金刚组施工方法汇编里。金刚家族还曾两度完成水戸偕乐园(与金泽兼六园、冈山后乐园并称日本三大名园)中“好文亭”的复原设计工作。

  柳氏的子孙亦因兴建该寺而备受重视,由他们组成的金刚组,“堂主”相当于总裁一职,至今已传至第40代。”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还是设计体系,真的没有这样的传承了。

  长安塔完全采用了中国古建筑的形制,但是使用了钢结构,突破了故结构的限制。

  日本传统木构发展到现在,和中原官式木构“基本相似”的也就是和样的朱白彩画和唐样的斗栱了,要说整体风格相似的话简直是无稽之谈……

  说说最明显的外形上的区别吧,日本晚期木构举高至少是前后橑檐枋距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实例也不是没有),入母屋的山门一般会惨遭推到山面檐柱缝外,出檐大到不忍直视,檐椽和屋面根本不在一个面上(中间塞了一堆小屋组);看上去是多层建筑的家伙一楼以上的部分都被压缩到侏儒尺寸(日本现存的所有塔以及楼阁),大多没有平坐铺作、平坐直接放在椽上,上下层柱网不对位,屋面平直,以及一些树皮葺、铜葺屋顶。除大佛样以外,屋盖下的三角形空间一般被小屋组塞满,导致室内空间低矮,浪费得一比。

官方微信关闭